BABA处理对草莓采后灰霉病的控制及其转录组学分析
[目的]从转录组学角度探讨经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处理的草莓果实对病害胁迫的响应及其与细胞还原势变化的联系,以阐释其中诱导抗性的形成机制.[方法]'丰香'草莓果实经10 mmol·L-1 BABA及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接种后于(20±1)℃下贮藏5 d,期间每隔1d测定果实发病率及还原性物质合成量,并以Illumina HiSeqTM 2500技术对果实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BABA+.cinerea处理组较单一BABA处理和病原菌接种可更为显著诱导草莓果实PRs基因丰度的上升,并抑制果实灰霉病发生和维持品质.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和KEGG聚类分析显示,经BABA处理后再接种B.cinerea的草莓果实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循环)关键基因、活性氧代谢酶系统关键基因、谷胱甘肽(GSH)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磷酸戊糖途径(PPP)关键基因及GSH过氧化物酶转录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果实中还原性物质逐渐积累.[结论]BABA可通过提高草莓果实还原性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强果实中还原性底物的合成以提升细胞还原势,促使果实在病原菌侵染时展现priming抗病性,抑制果实采后灰霉病症状的发展.
草莓果实、β-氨基丁酸、转录组、还原势、抗病性诱导、品质
37
S668.4(果树园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第五批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2019年度重庆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21-0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74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