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过程中乙醇代谢的变化
[目的]探究采后‘巴厘’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生过程中乙醇代谢途径的变化.[方法]对六成熟(6 M)和八成熟(8 M)果实进行黑心病发病情况观察,并检测常温贮藏时,黑心病发病过程中果实乙醇代谢相关产物、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菠萝黑心病病情指数逐渐提高,其中6M果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8M果(P<0.05).在贮藏前4d,6M果丙酮酸含量显著高于8M果(P<0.05)并呈下降趋势,而8M果呈上升趋势;6M果的乙醛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第6天出现峰值,而8M果为逐渐下降趋势.6M果和8M果乙醇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丙酮酸脱羧化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和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且8M果ADH活性显著高于6M果,PDC和ADH基因表达与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菠萝的采收成熟度与黑心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成熟度高的8M果贮藏过程中菠萝黑心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6M果;伴随黑心病的发生,6M果和8M果的乙醇代谢相关产物、代谢关键酶活性存在差异,乙醇代谢可能与黑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菠萝、黑心病、乙醇代谢
34
S668.3(果树园艺)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农业攻关专项2016A03015;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3043
2017-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6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