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评价
[目的]对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评价,为后期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14个乡镇无籽刺梨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如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干物质、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这10个重要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无籽刺梨各品质相对独立的指标有密切相关性,使用隶属函数对各种植地所有指标进行转化并计算其综合评价分值降低了评价数据的冗余度;转化后各指标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4个主成分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将对综合评价指标贡献小的主成分因子剔除,最终第4个主成分因子被保留,因此无籽刺梨果实10个品质评价指标的排序为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果形指数>平均单果质量,其中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代表性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最大;K-means聚类分析将14个种植地区的果实品质分为优质、良好、一般、较差4类.[结论]内在风味指标在无籽刺梨果实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客观、合理,揭示了不同种植地区无籽刺梨果实品质的差异,对贵州无籽刺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无籽刺梨、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33
S661.9(果树园艺)
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NY字3022-1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27;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基金;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创2015[19]号
2016-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59-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