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4/j.issn.1000-0593(2015)09-2613-07
少根紫萍对水中 U(Ⅵ)的吸附和矿化行为研究
采用室内水培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水生植物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 )活体和干粉对水体中 U(Ⅵ)的吸附能力,并对作用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少根紫萍2.5 g·L-1(FW)活体和1.25 g·L-1(DW)干粉在 pH 5下对5 mg·L-1 U(Ⅵ)溶液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8.70%和95.55%。活体和干粉对 U(Ⅵ)的吸附率随 pH 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 pH 4~5时达到最大,并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 U(Ⅵ)初始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作用5 min 时,活体和干粉对水体中 U(Ⅵ)的吸附率分别为13.90%和79.97%,在24 h 时吸附率均达90%以上,吸附逐渐趋于平衡。当 U(Ⅵ)初始浓度增加至250 mg·L-1,活体和干粉对 U(Ⅵ)的吸附量分别达到4.05 mg·g-1(FW)和131.76 mg ·g-1(DW),相比Langmuir 模型,Freundlich 吸附等温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少根紫萍对 U(Ⅵ)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r 均在0.99以上。FTIR 分析结果表明:少根紫萍表面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磷酸基等多种活性基团;SEM-EDS 表明少根紫萍活体与水体中 U(Ⅵ)作用48 h 后,大量片状无机磷酸铀晶体在其根系表面生成,结晶主要由 P,O,U 元素组成,不含 C,其中 P 和 U 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76%和82.53%,原子百分比分别为25.19%和30.89%,而对照组 P 的质量百分比和原子百分比仅为0.24%和0.11%,干粉未观察到类似晶体存在。XPS 分析结果表明:活体吸附后,部分 U(Ⅵ)被还原为 U(Ⅳ),而干粉吸附的铀主要以 U(Ⅵ)形式存在。由此推断,少根紫萍干粉对 U(Ⅵ)的吸附主要通过静电吸引,离子交换,络合配位等方式实现;活体对 U(Ⅵ)吸附的同时还存在还原和矿化的过程,在 U(Ⅵ)胁迫下活体根系表面会分解释放出无机磷酸根,与吸附的 U(Ⅵ)及部分被还原的 U(Ⅳ)结合矿化为难溶的氢铀云母。
少根紫萍、铀、吸附、矿化
O657.3(分析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项目1117602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846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371;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预先研究基金项目15yyhk11
2015-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613-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