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4/j.issn.1000-0593(2015)08-2164-06
三大产地(波罗的海、多米尼加和缅甸)琥珀红外光谱鉴别特征
采用镜面反射法和溴化钾压片透射法对波罗的海、多米尼加和缅甸琥珀进行红外光谱测试,获得了不同产地的红外光谱鉴别特征。经仔细分析认为,尽管不同产地琥珀的红外光谱具有共同特征,但某些吸收峰位置或相对强度仍存在差异。3000~2800 cm -1范围内,波罗的海琥珀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和一个弱肩峰,多米尼加琥珀有两个吸收峰,缅甸琥珀具有三个特征吸收峰;1740~1690 cm-1范围内,波罗的海琥珀出现1732 cm -1附近强吸收峰,多尼米加和缅甸琥珀有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1730和1695 cm -1附近,但是多米尼加琥珀1730 cm -1峰强度小于1695 cm -1,与缅甸琥珀相反;1300~1000 cm -1范围内,波罗的海琥珀具有典型的“波罗的海肩峰”及1163 cm -1附近的强吸收,多米尼加琥珀出现1240 cm-1附近吸收峰,缅甸琥珀在此范围内的强吸收峰组成“山”字型;波罗的海琥珀R(A1381 cm -1/A1456 cm -1)值约为0.9,多米尼加琥珀约0.8,而缅甸为0.7。上述差异可以作为判断琥珀产地的鉴别依据。不同产地琥珀的红外光谱出现差异,可能与其形成年代、植物种源和地质环境不同有关。根据红外光谱中与环外C=C双键有关的吸收峰的存在和强度,推断三个产地的琥珀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分别为缅甸、波罗的海、多米尼加。红外光谱在识别琥珀产地方面具有重要的宝石学意义,同时在考古学研究与应用中有潜在意义。
琥珀、产地、红外光谱、缅甸、波罗的海、多米尼加
P575.5(矿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3055
2015-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164-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