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4/j.issn.1000-0593(2008)11-2487-04
激光激发Rb+H2系统形成RbH分子机理的实验研究
在Rb-H2混合系统中用激光(泵浦激光)将基态Rb原子激发到Rb(5P3/2)能级,将调谐至5P3/2→7S1/2跃迁的另一激光束(检测激光)与泵浦激光反向平行通过样品池,并在池的直径方向平行移动,利用光学吸收法得到Rb(5P3/2)态的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由于辐射陷获存在,有效辐射率是自然辐射率与透射因子(发射的光子在探测区域内没有被吸收的平均概率,它与吸收截面及激发态原子密度和空间分布有关)的乘积.由5P3/2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结合5P3/2←5S1/2跃迁线的碰撞增宽计算了透射因子.能量合并过程5P3/2+5P3/2→5S1/2+5D产生高位态5D原子,猝灭过程Rb(5P3/2)+H2(v=0)→Rb(5S)+H2(v=2)产生H2(v=2)态,H2(v=2)密度由Rb(5P3/2)与H2的碰撞猝灭截面得到.Rb(5D)+H2和Rb(5P3/2)+H2(v=2)发生碰撞反应可生成RbH分子,通过对不同H2密度时5D→5P3/2与5P3/2→5S1/2荧光强度比以及RbH分子X1Σ+→A1Σ+跃迁线吸收光强的测量,首次得到了Rb(5D)+H2→RbH+H和Rb(5P3/2)+H2(v=2)→RbH+H的反应截面分别为4.02×10-17cm2和1.00×10-18 cm2.实验表明,Rb(5P3/2)+H2不直接生成RbH分子,而是通过二步反应产生的.
激光化学、碰撞能量转移、荧光、光吸收、RbH分子
28
O561.5;O644.1(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64003
2009-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487-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