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与宗璞
风雨飘逝,时光流转,冯友兰这颗中国哲学史上的熠熠大星,永远地离开唐河祁仪,离开燕南园的三松堂,离开浮躁多事、喧嚣连天的学界,已然二十年矣.
我有时在想,冯友兰其实是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特例,存在于世间,存在于薪火相传的历代学人心中的.冯友兰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冯友兰又是一个许多人欲说休的话题.在二十世纪的学者中,受到见诸文字的批判最多的便是冯友兰;谈起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惟一绕不过去的人又是冯友兰,一个不可避的事实是,外国人是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李慎之曾经评价说,冯友兰是一位可超而不可越的人,只有站在他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就如坎坷动荡的近代中国的命运一样,冯友兰的一生,坎坷与矛盾并生,苦难与责任共存.
冯友兰
B261;B821;G40
2013-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