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5779.2020.06.002

基于国人颈椎CT数据测量设计寰枢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

引用
目的:利用CT测量颈椎相关参数,探讨设计单纯前路寰枢椎椎间融合器的可能性及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排除发育畸形患者,其中男27例,女33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颈椎CT平扫和三维重建,在PACS系统上测量颈椎CT参数.分别测量寰枢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相关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男(54.86±12.26)岁,女(56.60±7.43)岁,寰椎侧块最大径线男左侧为(18.82±2.22) mm、右侧为(18.86±0.89) mm,女左侧为(18.72±2.18) mm、右侧为(19.32±1.36) mm;其中,最大径线与矢状位所形成的夹角男左边为(33.66±5.16)°、右边为(37.53 ±4.79)°,女左边为(37.20±4.49)°、右边为(38.40 ±3.50)°;冠状位上,枢椎侧块横径男女左右相当,男左边为(15.86±1.46) mm、右边为(16.22±1.09) mm,女左边为(17.05 ±1.63) mm、右边为(16.48 ±1.74) mm,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冠状位及矢状位上侧块间隙高度则呈现内外低,中间相对较高的趋势,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侧块间隙数据相对恒定,有足够空间来容纳椎间融合器.基于寰枢椎侧块的影像学测量,可设计一体化钢板螺钉椎间融合器,为单纯前路固定融合寰枢椎提供一种新思路.

寰椎、枢椎、侧块融合器

40

R687.1(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20-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45-54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赣南医学院学报

1001-5779

36-1154/R

40

2020,40(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