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郭沫若《到宜兴去》写于1924年12月,是日记形式的调查报告;日记《离沪之前》写于1928年1月15日到2月23日,是日常生活的简单记述.一部是回国后面对军阀混战的忧国忧民,一部是病愈出院后离国前夕对未来充满担忧;一部文字翔实,一部笔墨简约;一部情感奔放,一部感情含蓄.《到宜兴去》和《离沪之前》有时代、文学风格、情感状态的诸多不同,但两部日记中却有着鲜明的统一性:对军阀混战的厌恶,对民众妥协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否定显示出作者燃烧的革命激情;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欣赏趣味的变化、文人之间及与早期共产党人的交往、文学派系的斗争,表明郭沫若逐渐告别早期"昂头天外""自我表现"的"文学革命"观向"埋在地平线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转变.本文以郭沫若20世纪20年代两个阶段的日记为研究对象,并与郭沫若此期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相结合,发现日记——文学理论——文学作品——文学观的内在联系,思考郭沫若在20世纪20年代整体思想状况、文学态度,并客观评价"革命文学"观对郭沫若创作的影响.
《到宜兴去》、《离沪之前》、文学革命、革命文学
I206.6
2018-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