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逻辑:认同、交互与抗争——基于A省网民拆迁类留言的分析
不同的政治文明规定着社会关系中权威关系、公共机构与个体、社会群体间信任关系和资源控制与分配关系网络的稳定和运行.这样的政治文明内化于社会行动主体思维和行动逻辑中的,成为一种特有的心理结构,并复制着、维持着政治制度的运行,而其自身也在政治过程的互动中被创造和破坏着.在有着古老集体农耕文明的中国,一种以“理”的诉求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从家族、社区内部互助、合作关系赖以维系的必要物发端,形成了一种依赖官民一体观的政治逻辑.这样“理”的政治文化根植于国人的思维结构中,并潜移默化地通过在各种微观政治过程中显现出来.这样的诉诸于“理”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情理-公理-天理”三位一体构成,内嵌于同一的、并未言明的、却共同维系社会公序的语境之中,体现为一种“理”的结构和生活-哲学统一体.通过对网民拆迁类留言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观察到诉求者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层面上,是在工具性地利用诸如“公正”、“权利”、“权益”、“法治”等说法,而其在心理层面上的终极目的,是要“讨一个说法”,是通过诉求的实现,达到一种“理”的平衡和修复.
地方治理、政治文化、网民留言、“理”的逻辑、三农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14ZDA064的资助.
2015-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