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机制真能解决搭便车难题吗?——基于动态公共品实验的证据
通常认为,行业声誉需要借助惩罚机制来维护,但现实当中各种惩罚机制作用有限,原因何在?本文将行业声誉看作是一个公共品,利用动态公共品实验框架,在个体公共品单位收益不均等的情境下研究3种不同个体惩罚机制即外生惩罚机制、事前内生和事后内生惩罚机制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发现,尽管对违规行为的惩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参与人合作,但是不同惩罚机制下的合作程度存在差异,而且这3种惩罚机制均因为被惩罚者的报复而带来了毁灭性效应,从而最终弱化了合作.这意味着要有效维护行业声誉,就需要通过降低毁灭性效应来改善惩罚机制的合作效果,同时引入其他非惩罚机制.本文研究对改进行业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惩罚、公共品实验、社会困境、合作、搭便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偏好理论与社会合作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2BJL039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受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公共服务自愿供给的脆弱性和合作机制研究:实验研究视角》STF12011
2013-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