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信仰宗教是价值需求还是工具需求?——基于CHIPs数据的实证检验
本文针对农村“宗教热”的现象,利用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评估了在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和自选择偏差后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客观效用——非农收入的影响,同时使用顺序Probit模型估计了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主观效用——幸福感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农民信仰宗教有助于提高收入、增强幸福感,是一种基于功利主义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论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宗教信仰影响农民非农收入和幸福感的可能路径,发现信仰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降低生产风险、拓宽就业信息以及激励工作努力的功能.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农民信仰宗教是一种目的导向的基于工具理性的需求.这也启示我们针对性地使用政策工具、提高农民收入,对农村“宗教热”的降温具有积极作用.
宗教信仰、工具理性、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平均处理效应、顺序Probit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及实施机制优化研究"711731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就业扩大机理及其实现路径研究"7087310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与具体路径研究"11&ZD01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扩大就业的理论和对策研究"09BJL01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点项目"就业行为多元化下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09JDLB001ZD
2013-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