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特征、制度性因素与失地农民市民化——基于浙江省富阳等地调查数据的实证考察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如何在土地城市化过程中顺利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成为我国城市化由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的重要问题.然而,本文基于浙江富阳、德清和宁波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远滞后于土地城市化,失地农民普遍存在被城市化的感受.为探究其中原因,本文利用方差分析方法,从两个维度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尽管发达地区失地农民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补偿,但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认同度较低,这其中虽与失地农民个体特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制度性因素,其中,较低的征地过程信息透明度和农用地征转用增值收入分配决策民主化程度是关键因素,缺乏长效的失地后就业安置是重要原因.前者影响了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心里认同,后者制约了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归属.两者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延滞了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
主体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市民化身份认同、方差分析
F323.6(中国农业经济)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7JC790076
2011-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