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6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文简称"省份")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问题.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表现出东部领先背景下的有限收敛,劳动生产率绝对值则表现出东部占优条件下的相对发散,这种格局在1993年之后有相对增强态势.劳动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靠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这种状况在1993年之后得以强化.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中丹尼森效应贡献度较小,这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纯生产率效应的贡献最大,这与分工演进和资本深化有紧密关系,地区劳动生产率收敛性演变的主要动因是不同地区的资本深化存在差异,特别是东部具有相对于中西部的资本深化优势.从实证研究中可以引申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含义.
劳动生产率、地区协调发展、纯生产率效应、丹尼森效应
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JL017;农业部软课题08003;上海市首届晨光学者项目2007CG09
2010-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49-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