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节奏自2004年以来陡然加速,而围绕改革方式及其绩效的议论和争执也接踵而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国有银行体系以及其他当事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理论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判断和估价改革绩效的全新框架和角度.为了厘清国有银行问题的要害和来龙去脉,本文从一开始就切入国有银行这种特殊金融制度安排的内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与国有银行体系曾经订立过一份特殊的金融合约,其要害是前者通过风险救助承诺换取经由后者提供的金融支持,随后的改革过程便合乎逻辑地围绕这份合约的调整而展开.可是虽经几番合约调整,风险救助承诺非但未能如国家所预期的那样被成功转移,反而蜕变为一种无形资本凝结于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之中;原本出于支持改革而刻意设置的利差补贴也就因此成为扭曲国有银行利益激励进而诱导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因素.本文随后的讨论揭示出,国家与国有银行对于改革收益的时间偏好差异为后者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规模、增加账面利润从而获取短期红利提供了空间,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又通过提升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之于宏观经济的敏感度而不断内生着对国家金融控制的需求,最终改革被牵入两难困局.本文的结论是,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要害并不在于追求一些技术指标的短期改进,而在于通过有效的制度替换削减银行行为的外部性.
国有银行改革、特殊金融合约、市场化、国家金融控制、两难困局
F8(财政、金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7AJY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90097;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项目
2009-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