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渐趋拉大与经济整体的高速增长同样引人注目,本文基于结构转变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实证性地讨论了中国31个省份1978~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结果显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有一个先缩减、后增加的"U"型变化轨迹.1978~1990年的差距缩小主要源于东部高收入地区的内部收敛,而1990~2004年的差距扩张主要源于中部中等收入地区和东部高收入地区的省际发散.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导致上述变化的是地区之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程度的同步性有所变化;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务业的兴起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步性,是引致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关键性因素;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解释力要远远高于第一产业.这些理解如果成立,则对中国政府近来重点强调的地区协调发展问题就有启示意义.
经济增长、地区收敛、二元经济结构、地区基尼系数
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0ZDXM790007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