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9057.2022.01.015
2000—2020年北京市"三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三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有助于国土空间功能优化,选取首都经济圈中的典型城市北京市为分析对象,依据北京市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遥感影像,使用基于遥感影像分类与土地功能评估相结合的"三生空间"快速识别方法,结合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三生空间"的分布规模、空间聚类及"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关系3个层次对北京市的"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市"三生空间"格局与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其中生活空间迅速扩张,生产和生态空间明显缩减;(2)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空间具有更强的空间聚集性,两者全局Moran指数均在0.80以上,而生态空间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在2000年时仅为0.74,虽近二十年持续上升,2020年空间自相关指数已经达到了0.79,但与生产和生活空间自相关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3)北京市"三生空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虽均在逐年提升,但目前仍然处于协调耦合和基本协调阶段,生产与生活空间的协调性最差,其中房山、门头沟、怀柔和延庆区的生产与生活耦合协调度最低.据此提出北京市应在现有"三生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制定科学的"三生空间"发展规划,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
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变化特征、空间自相关
42
TU984.113;TP751(地下建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2-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4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