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9057.2006.01.002
埕北30下古生界潜山古岩溶发育特征
依据埕岛地区的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区下古生界各种古岩溶作用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了各期次古岩溶的发育模式、特征、控制因素以及识别标志.将埕北30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的古岩溶作用分为6期:第1期(加里东早期),主要为地表淡水岩溶;第2期(加里东中期-海西期),主要为暴露期表生淡水岩溶和末期的海水岩溶;第3期(印支期),主要为剥蚀区的暴露表生淡水岩溶作用和覆盖区的埋藏区淡水渗滤岩溶;第4期(燕山早期),主要有地表淡水岩溶、埋藏淡水渗滤岩溶;第5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主要为深埋型地下热液岩溶;第6期(喜山晚期),主要为地下热液和埋藏有机溶蚀型岩溶.
潜山、古岩溶、发育模式、下古生界、埕北30、埕岛油田
26
P642.25;TE122.221(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资助项目P03058
2006-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