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8573.2019.01.002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引用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为(54.75±8.60)岁(40~78岁).收集比较98例病人术前及随访时的C2~7 Cobb角、T1倾斜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颈倾角(NTA)、胸廓入口角(TIA)等矢状位参数,以及其手术前后的颈肩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98例病人根据T1倾斜角是否大于30°分为高T1倾斜角组和低T1倾斜角组,比较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改善率及后凸畸形发生率.结果本研究所观察的矢状位参数中,术后T1倾斜角、C2~7 Cobb角较术前显著增大,NTA、cSVA较术前显著减小;功能相关指标中,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T1倾斜角组和低T1倾斜角组的JOA治疗改善率(56.06%vs.53.12%)及后凸畸形发生率(12.50%vs.1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8,P=0.001;χ2=10.895,P=0.003).且高T1倾斜角组病人中,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病人的后凸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T1倾斜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确切,T1倾斜角>30°病人的JOA治疗改善率较高,后凸畸形发生率较低.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矢状位参数、矢状序列、临床疗效

10

2019-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骨科

1674-8573

42-1799/R

10

2019,10(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