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城隍"形象及隐喻
本文从"城隍"物象的典籍记载入手,结合小说中"城隍"内容,分析小说中涉及"城隍"庙祠、"神明、塑像等篇章的隐喻.由此揭示小说特定"城隍"形象背后所暗含的官员压榨、百姓恐惧、世人求荣图利等清代社会状貌,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城隍"塑像,指出清代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脆弱本质.在隐喻价值层面,指明蒲松龄通过"城隍"形象所表达的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以及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分析"城隍"塑像与清代家庭的联系,指出蒲松龄关注女性生活的救世苦心.
《聊斋志异》、"城隍"形象、隐喻
K207(通史)
2018-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