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琢《赋学正体》及其赋学观
鲁琢所编《赋学正体》从文体特点入手将赋分为四体(骚赋、古赋、文赋、律赋),并追本溯源,为它们找到了共同的根源——屈骚,四体之赋分别继承了屈骚中不同的特点,从而蔚成大国.《赋学正体》产生于古、律各体赋之创作及具有新创的赋学理论皆十分兴盛的乾隆朝,其将四体之赋渊源归于一处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因时代高下”与“祖骚宗汉”的赋学批评观的反拨,将各体之赋置于平等的地位,更为客观地考察并揭示其文体特点.而他在“韵语杂体”一卷中将十四种韵文文体与赋画境,显示出其所持的狭义的赋体观,仅有导源于屈骚,以赋命名,文体特点合于其所分四体之赋的韵文才能被称作是赋.而从他“间採名篇”的选赋标准及赋后之论中可见他于古厚醇雅的赋作的推崇.而鲁琢对历史发展中各体之赋的变化缺乏关注,则是其局限所在.
鲁琢、《赋学正体》、辨体
K204(通史)
2016-03-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