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美国反恐持双重标准:话语安全与国家身份
在近期国内少数民族暴恐事件频发的情势下,在中美加强反恐合作的会议上,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所持的“双重标准”反复被提及.本文从学理层面提出思考美国反恐缘何持双重标准,从话语安全的研究途径,呈现美国有关“基地”组织和“东突”组织的安全话语.文章通过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呈现的有关恐怖主义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安全话语,再现美国对恐怖主义持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并引入国家身份的视角诠释美国为何对打击恐怖主义持有双重标准.这对加强中美在反恐议题方面的合作,减少相互误解,促进两国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恐怖主义、双重标准、国家身份、话语安全、美国
16
D81(国际关系)
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非传统安全领域语言安全问题与语言规划研究”12CYY016、2014年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青年项目“理论、方法、技术: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反恐情报研判和风险评估研究”2014-GM-097、2014年度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受威胁的中国还是受威胁的亚太?——基于南海问题的美国舆论分析”A-3101-14-144520的阶段性成果.本论文获得学科建设项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学”A-3101-14-1541的资助.
2014-1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