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9428.2023.04.005
大数据赋能减刑、假释检察研究
大数据赋能减刑、假释检察,是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开展实质化审查的重要方法,是"检察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立论基础和现实优势,但也存在数据共享不够、数据更新不快、数据应用不多等问题.为积极适应数字检察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要不断强化对大数据赋能减刑、假释监督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应用的研究,进一步强化大数据思维对减刑、假释检察的引领.以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为标准,选择和采集监狱监管执法和法院裁判数据,建立刑罚变更执行"本数据库"以及狱政狱情、罪犯外伤、保外就医等相关的"他数据库".利用刑期数据、考核分数、漏罪加刑、又犯罪加刑等数据的算法或数据的比对、碰撞以及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监督模型,依法对减刑、假释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监督纠正"顶格"减刑、"踩点"减刑、刑期计算错误等违规、违法行为,并通过进一步完善证据链条查找违规、违法减刑、假释背后的监管执法机制体制、职务犯罪等深层次问题,依法对减刑、假释活动实行法律监督.长远来看,减刑、假释案件办理应当形成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实质化审理的独特证明和办案模式.
大数据、减刑、假释、实质化审查、数字检察
31
D926.3(中国法律)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GJ2022D43
2023-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