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9428.2022.05.009
民事判决既判力与执行力的关系——反思穿透式审判思维
既判力与执行力一元论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应有之义,是《宪法》第13条第1款和《民法典》第3条的基本要求,是《刑事诉讼法》第12条在民事诉讼中的对仗.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模式界定实乃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和强制执行法之法教义学展开.关于既判力相对性原则的学术纷争使逐步配备的立法资源未能得到充分重视,进而出现"立法有、实践乱、理论无"的局面.二元论及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虽克服了执行力主观范围小于既判力之立法问题,但存在对诉讼规范的忽视并引发"乱执行".就生效判决的强制执行而言,其制度目的是实现审判程序所认定的请求权主张,而非客观既存的实体请求权.一元论在我国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规范障碍,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为代表的司法实践可借助一元论得以证成、赋权和反思,并被归结为权利义务承受型、诉讼实施权赋予型和执行力穿透型等扩张模式.执行力穿透型扩张未经充分的理论证成,是泛化理解和认识纠纷一次性解决以及穿透式审判思维的结果.相反,第三人向执行法院承诺履行不仅不是执行力的扩张,反而蕴含既判力相对性的精神,即在充分知情等程序保障的前提下自愿放弃接受审判之权利而直接承受强制执行,这使债权人获得了新的执行依据.
民法典、既判力、执行力、诉讼实施权、纠纷一次性解决、穿透式审判思维
30
D915.2(法学各部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2022-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2页
14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