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9428.2016.03.011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的证伪与建议

引用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一词开始出现于学者论著和司法解释中,但其却有矮化民事责任法律地位、错判民事责任实践地位、助长刑事本位主义等重大弊端,是对法律渊源和责任来源的误读,不具有作为法律术语的科学性,是刑法迷信以及相关用语混乱的产物。“刑事损害赔偿责任”可避免上述弊端,是该词的良好替代;“附带民事判决”则可以用作其他具体场合的替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责任、刑事损害赔偿责任、附带民事判决

24

D924.1(中国法律)

福建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海峡两岸罪赃移交互助研究”2014C137;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A类项目“刑事和解的责任互动机制研究”JAS14069阶段性成果。

2016-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37-1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004-9428

11-3194/D

24

2016,24(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