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888/j.issn.1001-5442.2022.03.010
晚唐宋初宕摄合口三等字的洪音化
宕摄合口三等字的洪音化是近代语音史上的重要音变,元代以前反映这一音变的材料 很少,鲜有学者讨论.笔者在《碛砂藏》随函音义中发现了大量音变证据,根据混切和系联,足以说明宕摄合口三等字已经完成洪音化进程,这反映的是宋初通语的演变状态.该音变已被《集韵》作为语音依据,应用于异体字的整理实践.音变原因是,i介音被音节中发音部位靠后的其他音素排斥丢失所致(iu → u/G_ɑ?).中唐—五代—宋初三个时段的佛典音义对恍字注音显著不同,推知该音变在晚唐五代发生并发展,宋初完成.这一结论可与现代南方方言及当前研究对其所作的断代相印证.
宕摄合口三等字、洪音化、宋初通语、音变原因、音变时代
H114(语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FYYB002
2022-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9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