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佛经的”所”字构词
”所”字在传统训诂学者的观念里,是一个不具实质意义的虚词.但是不具词汇意义并不表示它没有语法意义.因此,当训诂学引进了现代语法学的观念和方法,应该如何精确的描述这个”所”字的功能,就受到了学者的注意.以”所”字为专题的论文也就变得多起来.不过,一般的讨论多半倾向于先秦古书中的语法现象,取材于中古语料的很少,探索佛经语言的更少.佛经是汉语言巨大的语料库,它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言.”所”字作为后缀,笔者曾经探索”有所”、”无所”的问题.本文再进一步探索其他几个”所”字作为一个成分的构词现象.包含:”何所”、”纳所”、”能所”、”宝所”、”少所”、”多所”、”我所”、”我我所”、”方所”、”心所”、”心心所”、”一切所”等.看看其中有哪些是后缀,哪些是其他情况.希望藉此对中古汉语双音化造词的规律能提供一些了解.
佛经语言、”所”字构词、后缀、中古汉语
H141(语法)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