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48/j.cnki.jalre.2016.227
西汉-元初什刹海沉积物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通过对什刹海北岸植硅体进行分类,并运用植硅体示暖指数分析、对应分析的方法,恢复了北京什刹海地区从西汉-元初的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西汉至元初什刹海气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I期:西汉晚期-唐早期(1980a.B.P-1295a.B.P)总体为冷期,其中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1980a.B.P-1820a.B.P)、东晋早期-唐早期(1680a.B.P-1295a.B.P)为凉温气候,东汉晚期-东晋早期1820a.B.P-1680a.B.P为剖面最寒冷时期.II期:唐早期-元初(1295a.B.P-580a.B.P)为暖期,气温整体较温暖,内部有小的波动.剖面中芦苇扇型植硅体、硅藻和海绵骨针的出现印证了什刹海低湿地的微环境.另外,什刹海剖面发现的水稻扇型植硅体,为单一依靠历史文献研究历史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证.
什刹海、环境变迁、植物硅酸体
30
Q914(古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3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02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3BAK08B02资助.
2016-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