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空间规模、地域差异分析;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以较小规模、危害较轻的洪涝灾害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2.9%,较大规模、危害较重的洪涝灾害较少发生,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7%.公元1700-1949年250年的时段可以分为六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10-1735年、公元1790-1799年、公元1828-1837年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36-1789年、公元1800-1827年、1838-1949年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具有空间差异,十个县市发生洪涝灾害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华县、大荔、华阴、渭南、潼关、韩城、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地区间洪涝灾害发生几率最大相差23%左右,空间差异较大.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周期性,其中11.9年周期可以对应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准11年周期,5.1年、2.6年周期可以对应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ENSO)2-7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和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空间规模、周期分析
23
P426.616(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5jjd770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004
2009-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