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雪崩对冰湖风险性评估——以喜马拉雅山科西河流域为例
雪崩是冰湖风险性评估的因子之一,借鉴欧美发展起来的雪崩模型,在冰湖溃决洪水频发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开展雪崩对冰湖风险性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CIMOD IKONOS DEM和Landsat-TM数据,利用GIS方法提取了研究区雪崩形成的海拔、平面曲率、坡度和地表覆盖类型等估算因子,根据Av=(Al Fy)×S×Rg模型估算了研究区潜在雪崩形成区域,并应用GIS方法和a-β模型估算了雪崩的传播路径.结果表明:潜在雪崩不易形成的“低”值多分布在谷底及地表覆盖类型为密林的山坡上,而“高”、“较高”值多分布在坡度为30°~50a、地表类型以裸岩或草地为主的山坡和冰川上,这些分布符合雪崩形成的客观实际;分析判断发现研究区内“高”值区域,也就是潜在雪崩形成区共有98处,其中有10处能够进入冰湖,对这些冰湖的稳定性造成风险,这意味着在分析研究区所有冰湖的溃决风险性时,只有受到潜在雪崩影响的9个冰湖需要考虑雪崩因素,其余冰湖在冰湖溃决诱因筛选中无需考虑雪崩因子.
GIS、雪崩、形成区、冰湖、风险性评估、科西河流域、喜马拉雅山
33
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基于遥感技术的山区短长辐射平衡研究”1308RJZA1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典型冰碛湖水量平衡过程研究”41261016资助
2016-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3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