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北京山区3种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
水分是植物生长、初级生产力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深入探讨在雨季降雨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水分来源,根据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及植物茎干水分同位素特征,采用直接对比法和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开展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在雨后,侧柏主要利用表层0 ~ 10 cm的土壤水分和8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它们对侧柏的水分贡献率分别为35.8%和55.6%,而对中间层(10 ~8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较少;②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与侧柏相似,但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大,而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小,这两层土壤水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7.7%和77.2%;③荆条的水分来源比较复杂,但主要来源仍然是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表层水分对其水分的贡献率为46.6%,而且对其他土层水分都有利用;在雨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不同物种间水分利用模式仍有差异,从而促进了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缓解了半干旱区物种间的水分竞争,这对我国北方山区生态恢复物种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雨季、土壤水分、稳定同位素、山区、北京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1028
2014-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4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