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166.2008.10.089
从《钟鼓楼》看八十年代北京的文化记忆与想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城内的普通市民们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既坚守着传统文化的记忆,又沾染了新文化想象.这部写于1983年的长篇小说<钟鼓楼>,就像一幅冬至版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及真实场景为我们呈现了当时北京市民思想观念及行为中的"官样"表现, "糊涂"观念、 "忍让"精神的传承和做人"原则"的矛盾等独有的文化记忆与想象.
北京、官样、糊涂、忍让、原则
GO
2009-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