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激流下的村庄整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产生了农村“人走房空”的现象,大量村庄走向凋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如何落实这一精神,笔者认为,应在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第一产业结构,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整治改造“空心村”,逐步将农村零散人口向中心村或城镇转移,从而提高农村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八届三中全会、劳动生产率、城镇转移、增长方式、体制机制、社会效益、常住人口、均衡配置、经济效益、公共资源、改革开放、城乡要素、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中心村、空心村、工业化、转变
3
F32;F30
2014-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