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行为及其治理选择——基于前景理论的研究
提出一个应用前景理论研究腐败行为的分析架构,考察腐败行为的特征、治理手段及其效率.研究发现,对于存在非理性偏差的腐败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的效果取决于行为人所受处罚的相对风险规避度量,一定条件下存在"惩罚陷阱"加大惩处力度反而使行为人加大腐败投入,选择高风险的腐败行为,此时行为人存在极端的赌徒心态.一个弹性的惩罚制度等同于一个对腐败的边际惩罚递减的惩罚制度,会增加行为人的腐败价值预期,增强行为人逃避严惩的侥幸心理,加剧腐败行为蔓延.并且,弹性越大,行为人绝对风险规避度越小,腐败行为的收入预期越高,腐败蔓延的速度越快.高薪的激励效果则依赖于监督惩罚环境、薪酬支付体系与行为人的价值取向.对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矛盾冲突加剧,强烈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行为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提高官员薪酬的激励手段难以取得好的反腐效果.优化监督执法环境与公务员的选才机制是治理腐败的有效手段.
腐败治理、前景理论、风险偏好、惩罚陷阱
5
F069.9(经济学分支科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BJY017
2009-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