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政策的社会学习——以"馒头国标"为例
以"馒头国标"事件在我国引起的公众和媒体的热议为出发点,结合了政策学习和社会建构的理论,从政策学习的地方性即承认不同的行动者由于其不同的传统和利益对相同的政策学习范本有着不同的认知的角度,对我国传统食品行业通过标准化的形式进行食品安全规制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行动者对于标准的异质的地方性认知,导致了标准在形成之前、之中和之后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种偏离也最终背离了实现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初衷,在标准的执行中也注定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结合行动者产生地方性认知的背景,认为,社会对于标准的片面认同来源于通过规制获得资源的计划经济的遗毒,以及"超一流企业做标准"口号下标准相关知识匮乏的延伸;结合案例进一步反思了对于政策学习的地方性的"忽略",以及对于标准的社会功能的"夸大"所可能造成的危险.
政策、社会学习、标准、馒头
5
R15(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2009-03-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