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的革命隐喻及其法治现代性
在深层次意义上,《让子弹飞》是一个关于革命法制及其现代性的故事.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下,影片由黄四郎、张麻子(张牧之)、鹅城县令等角色展开着激烈的"王/寇—革命—反革命"之多维悬念纷争.革命的缘起、技艺与本体是该故事的问题开端,正因此故事得以由法政哲学向度深入,体现出流畅的现代性叙事方式及深刻的法制革命理论.片尾革命话语的"人物对话式"展开可以接续出多层次的法治理论问题,而影片的线性叙事与曲折铺陈更是在革命危机及其法治现代化的挖掘上提供了丰富的话语延展空间.《让子弹飞》几乎成为经典革命法哲学研究的典范,我们可以基于此对之进行革命、法治及其现代性的法哲学解读.
《让子弹飞》、革命法制、现代性、隐喻、法哲学解读
10
2019-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