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动态试验在容量反应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容量治疗是循环衰竭需要复苏的危重患者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为增加心脏前负荷,从而使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或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增加,以改善患者全身氧供、组织灌注和各器官功能。然而此类患者对容量治疗产生反应者仅约占50%,剩余不产生反应的50%患者,额外补液则可能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1],尤其对感染性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过度的容量治疗会增加其死亡率[2-3]。因此,容量治疗前需精确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保证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得到有效容量补充,同时避免不需要补液的患者接受无效甚至有害的容量治疗。近年来,通过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某种干预因素的反应,揭示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状态,即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到广泛应用,常用参数如每搏量变异度、脉压变异度等,然而因需要机械通气、潮气量需达到一定标准、心律失常患者准确性受到质疑等因素影响,临床使用受限。因此,扩展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或观测目标,寻求更适于临床的观测患者围术期循环功能变化的有效方法,始终是包括危重症医学在内的麻醉学科的研究热点内容。被动直腿抬高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 test,PLR试验)、呼气末闭塞试验( end-expiratory occlusion test,EEO试验)和微量液体冲击试验( mini fluid challenge test,MFC试验)均属于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因各具特点,成为临床容量监测方法的有益补充,在预测容量反应中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动态试验、容量治疗、反应性、预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功能性、监测方法、血流动力学参数、准确性、临床、急性呼吸窘迫、变异度、心脏前负荷、心血管系统、危重症医学、每搏输出量、感染性休克、组织灌注、治疗措施
37
R61;R7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A020212202
2016-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