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 在心房颤动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尽管大多数心律失常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但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自1993年,LEE等[2]第1次发现microRNA起,microRNA就逐渐被证实参与各种疾病的调控,包括心血管疾病。microRNA是一类长度大约21~23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参与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抑制,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3]。 microR-NA基因通常在核内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由具有约100 nt的发夹结构经核酸酶Ⅲ Drosha处理形成前体pre-microR-NA,pre-microRNA经核输出蛋白5转移到细胞质,由另一类核酸酶ⅢDicer剪切形成成熟microRNA[4]。本文主要就特定的microRNA在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上的相关作用,来阐释其与房颤的关系。
心房颤动、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核酸酶、转录后、心力衰竭、相关作用、结构重构、基因、发夹结构、调控、小分子、细胞质、内源性、聚合酶、核苷酸、非编码、发病率、电重构
TQ4;R97
2015-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083-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