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运动行为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目的:观察脑瘫患儿在3年研究期间内的运动行为过程,并分析其运动行为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86例9~13岁脑瘫患儿在研究开始时(T0)及1(T1)、2(T2)、3(T3)年后采用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ABS)粗大运动功能分量表评估运动行为,粗大运动功能量表-66(GMFM-66)评估运动能力。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对3年研究期间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GMFCS )水平脑瘫患儿的运动行为过程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VABS粗大运动功能得分及GMFM-66得分均随GMFCS等级增加而下降。4个观察点中,同时间点GMFCS Ⅲ、Ⅳ、Ⅴ级间的VABS及GMFM-66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级T1、T2得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在T3出现反弹;而4个观察点GMFCS Ⅰ、Ⅱ级的VABS得分同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MFCSⅠ级患儿的运动行为过程令人满意,而GMFCSⅡ、Ⅳ、Ⅴ级患儿的运动行为过程不尽如人意,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与其运动行为的改善相关。结论脑瘫患儿运动能力与运动行为之间存在积极的纵向关系,训练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对于改善其运动行为是相当重要的。康复训练亦应注意环境的适应性及改进助行设施。
脑瘫、运动行为、运动能力、文兰适应行为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66
R74;R72
2015-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008-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