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引用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1957年英国和瑞士科学家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并根据其可干扰病毒的复制而命名。自1976年Greenberg 报道用人白细胞 IFN 治疗4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使2例 HBeAg 转阴后,其抗病毒作用一直倍受关注。为解决来源有限、价格昂贵的问题,各种类型的基因工程 IFN不断问世,并相继被美国 FDA 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及相关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目前已经成为了临床中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用药[1]。更有最新瑞士科学家发现某些类型的 IFN 能有效减少曾一度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种类在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环境中的复制,从而可以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疑似感染者提供可能的治疗选择。由此足见 IFN 强大的抗病毒潜能,有待于更广阔的研究和利用,但其抗病毒的具体机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就目前研究较为清楚的 IFN 抗病毒的几种可能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治疗选择、鸡胚绒毛尿囊膜、呼吸道上皮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科学家、肝炎病毒感染、感染性疾病、各种类型、细胞因子、瑞士、人类健康、人白细胞、临床试验、基因工程、冠状病毒、干扰现象

R28;R37

2014-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795-179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广东医学

1001-9448

44-1192/R

2014,(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