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引用
患者,男,26岁,已婚,警察,湖北人。因发热1月余,干咳10 d 于2013年1月29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骤起发热,伴寒战,体温可达40.3℃,发热多在每天下午到晚上出现,次日晨出汗热退,伴有纳差。无咳嗽、咳痰、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心悸气促。在当地医院曾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具体治疗不详,治疗效果不佳。后在某医院诊疗,用“泰能”治疗,曾使体温控制在36~37.5℃。停药后体温再度升高达39℃以上,使用阿奇霉素、青霉素治疗无效,近日出现干咳无痰,无胸痛气促。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发病以来,睡眠精神尚可,乏力纳差,体重无改变,二便基本正常。既往体健,无有害气体、粉尘、疫水接触史,无泥土田间劳动史,家族史无特殊可载。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呼吸26次/ min,脉搏104次/min,血压130/70 mmHg,体重75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病容。皮肤黏膜无感染,无皮疹或结节,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稍粗,以左下肺明显,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4次/ min,节律整齐,各瓣区未闻及杂音。腹稍饱满、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3横指,质软,轻触痛。脾肿大至脐。血常规:血红蛋白107 g/ L,红细胞3.91×1012· L -1,白细胞4.68×109·L -1,血小板82×109·L -1。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均正常。乙型肝炎二对半、ENA 全套、肥达氏反应均阴性,外周血清查血吸虫、肺囊虫、旋毛虫,肺吸虫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2次阴性。外周血涂片查疟原虫(2次)阴性;利杜氏体、弓形体、夹膜组织胞浆菌阴性。PPD 1:10000(-),麦科多特试验 IgG:阳性反应。性病全套阴性。血沉38 mm/ h,C 反应蛋白43.7 mg/ L, ASO 141 IU/ L,血培养2次阴性。骨髓夹膜组织胞浆菌培养鉴定:可见典型的双相真菌,夹膜组织胞浆菌。浅表淋巴结 B 超:双侧颈部、腋窝、股股沟未见肿大淋巴结。腹部 B 超:肝肋下6 cm,肝门静脉周围可见多个淋巴结肿大,其中一个2.7 cm ×1.5 cm。脾大18.5 cm ×6.0 cm。胆囊不大。肺 CT:左下叶,左舌叶下段感染性病变。诊断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治疗经过:1月29日入院后,体温即升高达39.7℃,双峰热型,不规则,使用地塞米松后体温降至37.0℃以下,旋即体温升高达38℃以上。使用头孢他啶、三代喹诺酮类、美罗培南和试验性抗结核加激素治疗后,可使体温控制在37~37.5℃之间波动。稍后3月9日体温再度上升达39℃以上,呈双峰热型。3月20日使用两性霉素 B 后,体温骤降到37℃以下,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期间体温一直控制在37℃以下直至疗程结束。症状迅速好转,精神食欲恢复良好。肺啰音消失,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消失,肿大肝脾逐步回缩。复查骨髓像组织胞浆菌消失,在两性霉素 B 总量为1480 mg 时停药。3个月后复查胸片、肝脾 B 超,骨髓像均在正常状态,临床亦无复发征象。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体温、治疗期间、阴性、两性霉素、肿大淋巴结、浅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发热、性病、外周血涂片、试验、上呼吸道感染、控制、骨髓像、疫水接触史、肥达氏反应、治疗经过、诊断

R51;R55

2014-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658-165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广东医学

1001-9448

44-1192/R

2014,(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