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患者,女,31岁,已婚,因外院腹部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3d于2012年11月12日来我院求进一步治疗。1个月前患者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经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缓解。既往无其他系统疾病,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体格检查:神志清,发育中等,全身皮肤无皮疹及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心肺检查无特殊,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脾于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可触及,质中,表面光滑,未触及结节,无触痛,肝肋缘下未触及, Murphy 征阴性,未触及包块,肝区、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RBC 4.2×1012· L-1,Hb 127 g/L,WBC 6.73×109· L-1,淋巴细胞比值39.9%,中性粒细胞比值54.4%,单核细胞比值23.0%,嗜酸性粒细胞比值0.06%,嗜碱性粒细胞比值0.02%, Plt 267×109· L-1,未行骨髓检查。二便常规、血生化、凝血指标、梅毒抗体、抗HIV、肿瘤标志物、免疫六项、胸片、心电图均未见异常。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末段见一0.4~0.5 cm扁平息肉,表面黏膜尚光滑,予钳夹电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病理示(降结肠)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腺体轻度轻/中度非典型增生,腺上皮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53、PTTG(+),间质中度炎症细胞浸润。 CT表现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后动脉期及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边缘强化呈等密度,病灶中央呈低密度,各期均无强化。 MR表现为T1 WI 低信号影,边界欠清,T2 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影,病灶中央略高于边缘。增强后动脉及门脉期均可见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延迟期边缘强化呈等信号,病灶中央不强化。考虑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炎性假瘤可能性大。于2012年11月15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无腹腔积液,脾脏大小10.0 cm ×5.0 ;cm ×4.0 cm,质地、形态尚正常。脾动静脉无增粗,无副脾,切除标本送术中冻切病理检查。冰冻报告: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术后WBC 3.6×109· L-1, Plt 404×109· L-1,予升高WBC、抗Plt凝集等对症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好,1周后复查血常规正常出院。8个月后随访:RBC 4.5×1012· L-1, Hb 132 g/L, WBC 7.23×109· L-1,淋巴细胞比值21.8%,中性粒细胞比值63.5%,单核细胞比值29.1%,嗜酸性粒细胞比值0.05%,嗜碱性粒细胞比值0.03%, Plt 378×109· L-1,未行骨髓检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脾脏、骨髓检查、中性粒细胞比值、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病灶、占位性病变、边缘、淋巴细胞、对症治疗、单核细胞、病理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海绵状淋巴管瘤、电子结肠镜检查、炎症细胞浸润、延迟期、信号、切除、气管插管全麻
R44;R73
2014-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3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