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9448.2013.18.034
儿童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儿童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儿90例,年龄大于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原则均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单一方式镇痛组(S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M组和S组患儿术前均予对乙酰氨基酚栓40 mg/kg塞肛.M组患儿术前行局部阻滞,术毕前10 min 接镇痛泵行PICA.S组患儿术后每6 h予对乙酰氨基酚栓20 mg/kg塞肛至术后24 h.C组未予特殊处理.记录3组患儿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拔管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术后1、4、8、16、24 h 随访,记录患儿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拔除气管导管即刻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停药后拔管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术后1、4 h 脉搏、血压低于S组(P<0.05)和C组(P<0.01).C组术后1、4 h 脉搏、血压显著高于组内其他时点.M组和S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M组也明显低于S组(P<0.05).M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C组(P<0.01),S组也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1、4、8 h M组、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16 h 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1、4、8 h时M组VAS评分低于S组(P<0.01);组内比较显示术后1、4、8 h S组、C组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6、24 h (P<0.01).术后3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误吸、凝血功能或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睡眠欠佳发生率显著高于M组和S组(P<0.01).结论 与单一方式镇痛相比,多模式镇痛可在儿童腹腔镜术后提供更有效、更舒适的术后镇痛,同时并不增加术后拔管和在PACU停留的时间,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小儿、腹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
34
R61;R47
2013-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840-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