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9448.2011.10.017
新蝶呤与社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活性标志物新蝶呤水平与超声评价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间的关系.方法 对142名广州社区居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斑块声像性质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斑块组、高回声组和低回声组.其中低回声斑块定义为易损斑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清新蝶呤浓度.按浓度三分之一间距将研究对象分成低中高3个浓度组.结果 低回声斑块组血清新蝶呤水平5.8(5.3,6.7)nmol/L,明显高于高回声斑块组的4.7(3.9,5.3)nmol/L,及无斑块组的4.6(3.6,5.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回声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高浓度组出现低回声斑块的比例为59.6%,明显高于低浓度组的12.5%(P<0.01)和中浓度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多因素校正后,新蝶呤仍然是预测易损斑块的独立因素,每升高1.0 nmol/L(约四分之一间距),危险比OR值为2.60(95%CI:1.70~3.96,P<0.01).结论 新蝶呤在社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人群中水平升高,提示可能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血清标志物,并提供一个反映炎症和血栓形成状态的选择手段.
新蝶呤、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32
R54;R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102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021232;广东省科技计划 项目2007B031502003;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Z1-E02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8700112
2011-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67-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