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 建立稳定、制作简便、重复性好的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结合动物行为学观察、神经电生理及组织染色技术进行评价,为探讨面神经损伤后促进面神经再生修复的相关因素提供模型基础.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0只,设动物两414自身对照,分为两组,各组10侧:左侧为健侧对照;右侧为患侧制作面神经上颊支缺损,即节段性切除该神经使其缺损6 mm.术后观察动物面部两侧胡须及肌肉运动情况,2周时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组织HE染色.结果 术中解剖面神经所见:面神经干于腮腺前缘或稍前方分出上、下颊支,二者前行于咬肌筋膜表面,面横动脉伴行,横跨咬肌前缘和面前静脉,向前下发出数支细小分支,分布于鼻部、上下唇部及面部表情肌.术中测量面神经上颊支直径约为(1.8±0.5)mm.术后动物右侧啜唇及胡须运动较健侧明显减弱,2周时可见右侧面部轻度萎缩.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患侧分值为0.14±0.03,与健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2周电生理检查刺激怠侧面神经断端中枢侧,不能引起同侧上唇方肌收缩.健侧组正常面神经阈强度(0.83±0.27)V,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最大波幅为(8.85±1.31)mV,神经传导速度为(37.66±3.14)m/s.组织染色显示健侧组正常面神经上颊支纤维呈长条形,平行排列,其外被有髓鞘、雪旺细胞及基底膜,神经纤维束被束膜包裹,神经纤维有神经内膜包裹.患侧组面神经断端可见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少量雪旺细胞增生,断端部分脱髓鞘改变,神经束内的神经纤维轻度回缩.结论 建立的兔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稳定均一,可重复性好,制作简便实用,结果与自身对照,较其他模型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误差,评价方法系统、可靠,为进一步研究面神经损伤后促进面神经再生修复的相关因素奠定了基础.
兔、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评价
30
R65;TH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04733
2010-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455-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