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9448.2001.04.002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随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倾斜。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是由一整套完整的综合性治疗过程组成,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意手术前后的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但是在许多医院至今还不具备或还未能执行正规的手术前后处理计划和措施,影响了治愈率。为此,我们提出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的概念以及手术前后各个阶段的处理原则供临床参考。这对提高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手术前期
手术前期实际上就是术前准备期,国外通常为10~15 d。我们由于条件和患者的要求等原因,准备期稍短,为7d。在这一阶段中,治疗主要目标是为顺利手术创造条件。手术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多量出血,多量出血导致术野模糊,不仅会影响病灶的彻底清除和手术的精细程度,而且还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根源。临床经验表明,如果手术前能够适当地控制局部炎症和变态反应造成的鼻腔鼻窦黏膜充血和水肿,将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我们常规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常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常规剂量口服,适用于全部患者;②达芬霖(盐酸羟甲唑啉)喷鼻,2次/d,适用于全部患者;③伯克纳或辅舒良有强效抗炎抗水肿作用,适用于全部患者;④地塞米松常规剂量口服,适用于有明确变应性病因的患者;⑤上颌窦穿刺冲洗及药物灌注1~2次。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前后、综合性治疗、患者、手术前期、常规剂量、上颌窦穿刺冲洗、准备期、治愈率、盐酸羟甲唑啉、头孢类抗生素、临床经验、前后处理、术中出血、逐渐成熟、治疗过程、药物灌注、围手术期、水肿、口服
22
R76(耳鼻咽喉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