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9448.2000.12.050
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比较
@@我科1994~1999年采用四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现将得到随访的3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6~83岁,平均54岁。骨折按Boyd和Criffin分型[1]: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4例,Ⅳ型13例。其中10例骨折线波及股骨上段或合并股骨中上段骨折。1.2 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健侧卧位,取股外侧上段切口,必要时向上延长变成Waston-Jone切口,显露骨折处及股骨颈基底部,对移位明显的大骨折块,特别是小粗隆区内侧和后内侧骨折块尽量解剖复位,以恢复内侧和后内侧骨皮质的连续性结构。依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以下4组。A组11例:应用135。角钢板,在骨折复位后将钢板短臂打进股骨颈,钢板长臂紧帖股骨干,拧上加压螺钉。B组11例:应用麦氏鹅头钉则先正确向股骨颈打入导针后拧入加压钉,最后安装侧钢板。C组9例:应用动力髋加压螺钉,也先向股骨颈打入导针,用联合钻沿导针扩大骨孔,旋入拉力螺钉,将套筒插入骨孔内并加以固定。D组5例:对一些稳定型骨折,全身情况比较差的患者,采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低位用1枚加压钉内固定。1.3 疗效比较 A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1个月,2例因过早负重,出现延迟愈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基底部、内固定方法、加压螺钉、钢板、应用、加压钉、骨折块、导针、麦氏鹅头钉、临床资料、延迟愈合、手术方法、时间平均、全身情况、切口、疗效比较、拉力螺钉、解剖复位、患者
21
R68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