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0962.2023.05.008

从模糊性看古尔纳《天堂》中的非洲文化表征

引用
古尔纳的代表作《天堂》通过主人公优素福的个人发展历程,见证非洲大陆被殖民的曲折历史.作者利用流散语言形成语义不明的模糊词语、多重认知下模糊的天堂意象以及矛盾模糊的主体形象,既契合主人公对陌生世界探知的模糊认识过程,又映射了非洲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的社会形态.首先,模糊的语言载体展现了动荡时期非洲人民对生存环境的模糊认知过程和身份流散的文化现实,欧洲语言与非洲语言并置的书写策略,反映了非洲流散作家试图在"寻根"与"流散"中赋予非洲文学以更旷阔的世界和民族属性的文学创作趋势.其次,古尔纳描写了非洲反天堂的本质,通过对天堂意象进行多重释义和认知,真实地描写非洲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及阶级固化分层、多种宗教混杂的格局,从阶级和宗教等维度展现了非洲文化的混杂特性.此外,古尔纳刻画两组充满内在张力的矛盾主体存在,通过展现花园中"享受与剥削"和"自由与奴役"并存的矛盾现实,展现了非洲人民的生存困境和非洲被殖民前后的矛盾与冲突,揭露了非洲内部自身的脆弱性和欧洲殖民者虚伪的面纱,从社会主体层面表现了非洲文化在经济与制度中的矛盾性.由此,通过语言载体、文化意象及社会主体三个维度的模糊性书写,小说分别从语言与文学、阶级与宗教、商业与奴隶制层面展现了非洲本土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内在张力,揭示了非洲文化流散性、混杂性和矛盾性的特征.

古尔纳、《天堂》、模糊性、流散性、天堂意象

34

I021(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2023-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1-9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1672-0962

44-1554/Z

34

2023,34(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