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0962.2023.01.008
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疯女人"
理想化认知模型由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做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根据建构原则通常可分为命题结构模型、隐喻映射模型、转喻映射模型和意象图式模型等四大类.借助上述四类理想化认知模型,通过对文学经典《简·爱》的重新考察,对伯莎·梅森传统的"疯女人"形象提出质疑,指出梅森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在命题结构模型视域下,梅森是个令丈夫憎恶的妻子,但绝不是疯子;运用隐喻映射模型分析发现,"疯女人"是罗彻斯特出于强烈的憎恶心理对妻子产生的隐喻性詈骂语;结合转喻映射模型的研究表明,伯莎·梅森之所以能够被贴上"疯子"的标签,继而被名正言顺地囚禁,极有可能是金钱运作的结果;意象图示模型(容器图式)则揭示了罗彻斯特别有用心为梅森精心设计的隐蔽囚室,由此揭开了伯莎·梅森被残酷迫害的真相.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对《简·爱》进行全方位观照,发现,"疯女人"本质上是金钱社会男权话语对伯莎·梅森的蓄意污名化.研究表明:理想化认知模型可作为文学经典重释的新手段.
理想化认知模型、《简·爱》、伯莎·梅森
34
I561.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社科联项目;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3-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