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0962.2022.01.011
《哥本哈根》心理空间网的意义构建
当代英国作家迈克尔· 弗雷恩在话剧《哥本哈根》中,把文学叙事置于科学和历史语境中,通过灵魂、记忆、换喻和隐喻等审美体验,从认知视角阐释历史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的相对性.本文从宏观到微观思考了三个问题:为什么重写历史、如何在文学中写历史、历史叙事如何与时代同步,并运用可能世界、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三个认知理论,研究伦理旨归、文化认同、人性真相和主体性诉求等文本意义的产生过程.
迈克尔·弗雷恩、《哥本哈根》、认知诗学、心理空间、概念合成
33
I561.06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ZD291
2022-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24-135